曾子曰: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?!狈g成現代文就是說,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,追念祭祀遠離人世的祖先,這樣民眾的德行就會日益淳厚了。由此可見古代人對“喪葬文化”和“孝道文化”的重視,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。
說起喪葬文化,當今社會的你,現在還了解多少呢?前幾日,我的一位鄰居家中父親突然暴病離世,每天至少給我打10個電話問我處理后事的習俗和流程。我突然覺得很悲哀,“養老”和“送終”是孝道文化中重要的兩個內容,古代對喪葬文化的重視,從史書和歷史當中都是有跡可循的??鬃釉弧霸嶂远Y,祭之以禮?!惫糯鷮试嵛幕闹匾晱幕实凵砩暇涂梢钥闯鰜?,歷代帝王上位一件事就是修建自己的陵寢。這一傳統,從秦始皇時期就開始流傳,每朝每代的皇帝都是要修建自己有特色的陵墓,來庇佑自己的后代和國家的。秦始皇從一登基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園,直到去世也沒有修建好,秦始皇陵規模之大、結構之奇特、內涵之豐富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,這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的財富。反觀如今,人們對喪葬文化大多是得過且過、一切從簡。盡管很多人和我的這位鄰居一樣,對喪葬文化是有所敬畏和尊重的,也更多的是無助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如此的流失,甚是可悲。
如果把出生比作立春,那么死亡大概就是年終歲末的年節。年節是一年中重要的節日,而死亡的禮儀——葬禮,也該是人生儀式中為隆重的儀禮。葬禮是對一個人一生的總結和歌頌,也為孝子提供了表示孝敬之心的機會。一場完整的喪葬儀式還可以一定程度上安撫逝者家屬的心情,人們在葬禮中把自己的傷心抒發出來,整個喪葬儀式下來,就會一點點接受逝者已逝,生者只能珍惜當下。
一個好的喪葬儀式,還可以起到喚醒來賓,歌頌生命的作用。這樣一個殯葬服務場所就升級為一個孝道文化傳承的體驗基地。我曾參加過一位同事父親的葬禮,提供喪葬服務的是沈陽的陶然寢園,剛踏入陶然寢園就讓我為之一驚,大氣磅礴的辦事大廳溫暖舒適。園林式景觀更是讓人心曠神怡,其實墓園早就不像大家心中那樣恐怖陰森,大多數墓園都是像陶然寢園這樣規劃統一,錯落有致的。大廳的工作人員都穿著空姐一樣的襯衫、半裙,禮儀用語和服務都十分標準。安葬禮儀人員均是二十幾歲的年輕男子,動作統一規范。讓我驚喜的是,整個安葬儀式有好多個環節都是針對我們來賓做的,讓我們來賓通過身邊人的去世,感悟生命的脆弱,更加珍惜身邊的人。出了墓園大門,我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,因為禮儀師人員的話一直縈繞在我得腦海,他說:“你有多久沒給母親打電話了?”我認為,中國的教科書中就該增加一章中華喪葬文化傳承的課程,喪葬文化不是封建迷信,他所包含的是人們對生命和先祖的尊重。太會讓人更加珍惜當下,珍惜眼前人。
中國的喪葬文化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原始社會時期,人死后像動物一樣,無人問津;在氏族公社時期,活人不忍心看見逝者身體腐壞,便為逝者蓋上柴草,埋于野外,這其實就是早時期的土葬;當人類開始相信有靈魂的存在后,便添加了隨葬品的應用。繼而,柴草換成了棺材,隨葬品的樣式也越來越豐富;等級制度存在后,人們開始有了宗教信仰。喪葬儀式便開始分為三六九等,厚葬之風開始盛行,奴隸主利用宗教維持其統治,大力提倡厚葬,甚至把奴隸作為殉葬品埋葬。莊子的天下中寫道:“貴賤有儀,上下有等?!碧熳?、諸侯、大夫、士、百姓、奴隸,在殮、殯、祭上,都有等級的區分;民俗理念的出現,人們對喪葬文化又添加了許多神話色彩,奈何橋、望鄉臺、孟婆湯、惡狗村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。
喪葬主要包括停尸儀式、報喪儀式、吊唁儀式、入斂儀式、喪服習俗、出喪擇日儀式、哭喪儀式、下葬儀式、做七習俗、招魂送魂習俗、下葬擇日這十一個部分,每一個部分都有其重要的意義,都是一門藝術。
“人生自古誰無死?!彼劳鲆彩巧囊徊糠?,葬禮中體現的是對人生價值的思考,希望新時代的中華民族提起對喪葬文化的重視,打造文明的殯葬文化氛圍,任重而道遠。